You may also like
罗马书五至八章—圣经的核仁 第二篇 我们蒙称义的结果— 在作我们生命的基督里完满地享受神 申言聚会开头参考 宣读本周各天经节。 宣读本周纲要大点。 祷读经节: 如此说来,借着一次的过犯,众人都被定罪,照样,借着一次的义行,众人也都被称义得生命了—罗五18。 所以,我们既本于信得称义,就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,对神有了和平。我们又借着祂,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,并且因盼望神的荣耀而夸耀—1~2。 创造渴慕 什么是称义?我们蒙称义的结果是什么? 称义是神照着祂义的标准称许我们的行动;信徒的义不是他们在自己里面所拥有的光景,乃是他们所联于的一个人位,就是活的基督自己。 我们蒙称义的结果,乃是在作我们生命的基督里完满地享受神;我们蒙称义的结果具体化于六件美妙的事物—爱(罗五5)、恩典(2)、和平(1)、盼望(2)、生命(10)和荣耀(2)—作我们的享受;这些经文也启示三一神—圣灵(5)、基督(6)和神(11)作我们的享受。 属灵负担 我们在受苦中享受基督时,就在祂的生命里得救,为着完成神大能救恩的生机目标,就是产生并建造基督生机的身体,彰显于众地方召会,在其中我们享受主丰富的恩典,平安的神也要将撒但践踏在我们的脚下,为着祂荣耀的彰显,并展示祂的得胜。 申言聚会结语参考 真理启示 称义是神照着祂义的标准称许我们的行动;信徒的义不是他们在自己里面所拥有的光景,乃是他们所联于的一个人位,就是活的基督自己。 我们蒙称义的结果,乃是在作我们生命的基督里完满地享受神。 在恩典的范围里,我们就有神作我们的夸耀和欢乐,使我们享受并欢乐;在神里面夸耀,也就是“在患难中……夸耀,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,忍耐生老练,老练生盼望”。 生命经历 […]
以西结书结晶读经(二) 第六篇 人子和耶稣的人性为着神的建造 申言聚会开头参考 宣读本周各天经节。 宣读本周纲要大点。 祷读经节: 在他们头以上的穹苍之上,有宝座的样式,像蓝宝石的样子;在宝座的样式以上,有一位的样式好像人的样子—结一26。 又对他说,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,你们将要看见天开了,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—约一51。 创造渴慕 你曾否想过,在宝座上的主,不仅是全能的神,也是一个人?在以西结书中,“人子”这个辞用了九十多次。这指明甚么? 这指明神多么愿意得着人。在神的建造里,主要的材料乃是人性。这指明我们需要有人性,但不是天然的;我们需要有“耶稣的人性”。正确的人性不是我们天然的人性;正确的人性乃是耶稣那钉死、复活并升天的人性。 属灵负担 基督既是那建造召会作神的殿者,也是用以建造召会的元素;为着神的建造, 我们需要耶稣的人性—祂在复活中的人性生命。 申言聚会结语参考 真理启示 以西结书中满了人性;在以西结书中,“人子”这个辞用了九十多次;这指明神多么愿意得着人。 人子是为着神家的建造;在成为肉体里,基督是人子;为着建造神在地上人间的居所,祂是人子;神的建造需要祂的人性。 为着神的建造,我们需要耶稣的人性—祂在复活中的人性生命。 生命经历 我们受造是人,却因着堕落被败坏、毒化并破坏;借着基督的救赎,我们被带回正确的人性—拔高、复活的人性。 […]
关于世界局势与主的恢复应时的话 第四篇 以神为我们的信心而恒切祷告 申言聚会开头参考 宣读本周各天经节。 宣读本周纲要大点。 祷读经节: 我实在告诉你们,无论谁对这座山说,你得挪开,投在海里,他若心里不疑惑,只信他所说的成了,就必给他成了。所以我告诉你们,凡你们祷告祈求的,无论是什么,只要信已经得着了,就必得着一可十一23~24。 耶稣又对他们讲一个比喻,是要人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,……人子来的时候,在地上找得到信心么—路十八1、8。 创造渴慕 在路加十八章一至八节主耶稣对门徒讲了一个比喻,这比喻的目的是甚么? “是要人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”;这比喻里的寡妇,常到不义的审判官那里,因她的对头,求审判官给她伸冤;我们应当为这伸冤恒切祷告,不可灰心。将我们带进与基督生命联结里的信,乃是联结的信—借着不断接触三一神而进到我们里面,使我们可以凭神的儿子而活的信;联结的信是对得胜者在基督凯旋回来时与祂相见的神圣要求。 属灵负担 “人子来的时候,在地上找得到信心么?” “信心” 指那使我们恒切祷告的恒切信心,我们所借以得救的信乃是信的起始阶段;将我们带进与基督生命联结里的信,乃是联结的信—借着不断接触三一神而进到我们里面,使我们可以凭神的儿子而活的信;联结的信是对得胜者在基督凯旋回来时与祂相见的神圣要求。 申言聚会结语参考 真理启示 在马可十一章二十至二十四节,主耶稣教导祂的门徒,要按着神的经纶,凭信为着执行神的旨意而祷告。 在路加十八章一至八节主耶稣对门徒讲了一个比喻,“是要人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” 。 […]
Living in and with the Divine Trinity Message Three Living in the Divine Trinity (2) Living in the Divine Trinity by Enjoying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