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may also like
撒母耳记结晶读经 第三篇 从撒母耳的历史看属灵的原则、生命的功课以及圣别的警告 申言聚会开头参考 宣读本周各天经节。 宣读本周纲要大点。 祷读经节: 耶和华又来站着,像前几次呼唤说,撒母耳,撒母耳。撒母耳说,请说,仆人敬听—撒上三10。 撒母耳长大了,耶和华与他同在,使他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落空。……所有的以色列人都知道,撒母耳被确立为耶和华的申言者。耶和华继续在示罗显现;因为耶和华在示罗借着祂的话,将祂自己启示给撒母耳一撒上三19~21。 创造渴慕 为什么撒母耳在神的手中如此有用? 他不为自己寻求什么,也从不想为自己得利。反之,他是个拿细耳人,不用剃刀剃他的头,也不喝任何酒;他完完全全是为着神。神要他去哪里,要他作什么事,他都乐意去行。他的心只为着神的心和神的选民,此外别无所顾;撒母耳认为,不为神的百姓祷告乃是得罪耶和华;神的选民是祂私有的珍宝和产业。他是一个照着神,合乎神心的人。因此,他能为神所用,以完成祂的经纶。 属灵负担 神渴望祂所有的子民都是拿细耳人;作拿细耳人乃是绝对且彻底地成为圣别,分别出来归给神,就是不为着神以外的其他事物,而只为着神和神的满足—耶稣的见证,就是作见证的召会,作为基督的见证和彰显。 信徒的一生,都系于主的说话上;主的说话使我们能够达成祂永远经纶的目标,就是要得着新妇作祂的配偶。 申言聚会结语参考 真理启示 撒母耳不是生为祭司,乃是凭拿细耳人的愿成为祭司事奉主。 撒母耳在老以利的监护下长大;撒母耳年幼时,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,受以利教导事奉神的路。 撒母耳是转移时代的人,将时代转到国度连同君王职分的时代。 […]
民数记结晶读经(一) 第三篇 祭司和利未人为着神行动的事奉 申言聚会开头参考 宣读本周各天经节。 宣读本周纲要大点。 祷读经节: 民三6~7 你〔摩西〕使利未支派近前来,站在祭司亚伦面前服事他;他们要在会幕前,守所吩咐亚伦和全会众的,办理帐幕的事。 林后三6 祂使我们够资格作新约的执事,这些执事不是属于字句,乃是属于灵,因为那字句杀死人,那灵却叫人活。 创造渴慕 民数记三至四章所说圣别的事奉,其基本原则是甚么? 民数记是一卷事奉的书,三至四章论到圣别的事奉;民数记里的事奉是召会事奉的图画;事奉是圣别的,因为这事奉照管神见证的帐幕;圣别事奉的基本原则是:事奉乃是基于生命,因此没有混乱;在圣别的事奉里,每件事都在神圣的行政之下,因此很有秩序。 属灵负担 圣别的事奉是由祭司和利未人执行的;在新约里只有一班人,就是祭司;一个人事奉神的时候,要有祭司的工作,也要有利未人的工作;祭司和利未人的服事总是用基督的丰富供应人。今天基督正在全地行动,并且祂是同那些与祂是一的人在行动;主乃是借着我们背负约柜、圣所的物件和会幕而行动。 祭司与利未人圣别的事奉乃是争战;传福音、造就圣徒、治理召会和祷告,都是一种争战。 申言聚会结语参考 真理启示 民数记是一卷事奉的书,三至四章论到圣别的事奉;圣别的事奉是由祭司和利未人执行的。民数记所描绘圣别的事奉,不是为着不活动的基督,乃是为着极其活跃的基督;在祂的活动或行动中,我们必须与祂相配。 在旧约,祭司和利未人是有区别的,但在新约里只有一班人,就是祭司。 “事奉”一辞,原文是“争战”,指服兵役。有赏赐或报酬赐给作祭司的亚伦和他的子孙,以及服事的利未人。 […]
建造召会的事奉 第四篇 出于神的事奉 申言聚会开头参考 宣读本周各天经节。 宣读本周纲要大点。 祷读经节: 并不是我们凭自己够资格将什么估计作像是出于我们自己的;我们之所以够资格,乃是出于神;祂使我们够资格作新约的执事,这些执事不是属于字句,乃是属于灵,因为那字句杀死人,那灵却叫人活—林后三5~6。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、借着祂、并归于祂;愿荣耀归与祂,直到永远。阿们—罗十一36。 创造渴慕 所有在各地为主作工的弟兄姊妹,请我们每一位想想看,在我们事奉神的工作中,到底有多少是神起头的?或者多是我们自己起头的? 在我们已往所作的一切事里,无论是作得好,或是作得不够好的,到底有多少是神起头,是神发起的?这实在是个大问题。召会中一切的工作和事奉,都必须是神发起的,才是神所要的。 属灵负担 召会中一切的工作和事奉,都必须是神发起的,也必须是照着祂的心意。 我们事奉的源头,该是神,该是灵,该是神在我们里面的运行,该是神的灵在我们灵里的运行、主张并带领;从这些出来的事奉,才是出于神的事奉。 申言聚会结语参考 真理启示 我们应该像亚伯拉罕那样,相信神是独一的源头,是“称无为有的神”。 召会中一切的工作和事奉,都必须是神发起的,也必须是照着祂的心意。 在林后三章五节和六节有事奉两种不同的源头:一个是“自己”,一个是“神”。 生命经历 […]
The All-Inclusive, Extensive Christ Replacing Culture For the One New Man Message Five Living the Life of the One New Man instead […]